新華社記者蹲點華一村,看看他們筆下的“新村記”!
以時間為縱,以阡陌為橫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坐標點上,是新華社湖南分社“十村蹲點”調研進入第三個年頭。
今年,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,新華社湖南分社的記者們又一次奔赴三湘四水,把筆和鏡頭對準君山的新生計、湘陰的新科技和華容的新風尚,從中看到了岳陽新農村建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!
華容縣三封寺鎮華一村
新風尚:“排場”不講了,新風樹起來
村口的廣播響起喜慶音樂,大紅的燈籠,嶄新的春聯,一家人圍爐而坐,豐盛的飯菜端上桌來,推杯換盞中,親人們互道團聚的喜悅……
少了濃烈的硝煙味,少了聚眾賭牌的喧囂,少了水漲船高的人情負擔,華容縣三封寺鎮華一村村民謝輝說:“沒有壓力,輕松自在,又過了一個清清爽爽的開心年!”
華容縣位于洞庭湖腹地,是全國聞名的糧棉油魚生產大縣。因物產豐饒,華容民間素來講面子,重人情,可久而久之,也形成了相互攀比的陳風陋習,讓群眾苦不堪言。
“過去,每到除夕晚上11點,全村上下就噼里啪啦放鞭炮,半夜停一兩個鐘頭,然后一直放到正月初一早上8點多!比A一村黨總支委員陳政芳皺起眉頭告訴記者,那時村里家家戶戶講排場,比著放炮,早上一開門就濃煙滾滾,家里人面對面都得吼著說話,春晚只能看個人影子,說什么一句也聽不清。從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,粉塵、紙屑滿天飛,老人孩子咳個不停!肮馐琴I鞭炮煙花,每家每年都得花不少于2000元,花了錢還要遭罪!
過年前后還是辦酒高峰期。當地講究人情“禮尚往來”,村民陷入“吃酒送禮—怕吃酒送禮—不得不辦酒收禮—再吃酒再送禮”的惡性循環。每家每年“人情債”平均大幾千元,動輒上萬元,多的兩三萬元。
“人情大于債,頭頂鍋子賣!庇H友鄰居辦酒,不能不去,否則會被人議論。每年支出太多,村民撐個兩三年,自己再不辦酒就撐不下去了,不得不找理由辦酒。于是,婚喪嫁娶宴、升學宴、參軍宴、滿月宴、建房宴、裝修宴……辦酒的名目越來越多,村民壓力越來越大。
“幸虧前些年縣里出臺移風易俗政策,村里推行,終于給‘人情債’的惡性循環畫上了句號!比A一村黨總支書記劉再躍介紹,按照縣里“婚事新辦、喪事簡辦、其他不辦”政策,村里所有黨員干部都簽了承諾書,帶頭轉風氣。
村里制訂專門的村規民約,明確辦酒范疇、條件和程序,明確違禁辦酒的處罰。成立了村紅白喜事理事會,理事會由9名具有良好政治素質、社會聲望、群眾基礎的老黨員、老村干部、老教師組成,他們在群眾中有威信,負責對全村紅白喜事上門進行勸導,成功率非常高。
村民熊長江家里添孫,原打算辦酒慶祝。村紅白喜事理事會知曉后馬上登門勸導,又是講道理,又是算經濟賬。最后老熊心服口服,“他們講得對,這個辦酒風硬是要停下來!
不再比排場,沒了人情債,生活和諧,村容優美。謝輝感慨地對記者說:“輕輕松松,和和美美,這樣的生活誰不愛!”
來源:岳陽發布
一審:何英婷
二審:潘為偉
三審:王 科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|
微信 ![]() |